阿公誤把暖暖包當調理包 拌麵吃下肚
不要催吐 避免造成更大傷害暖暖包外層塑膠包裝打開後,裡頭的鐵粉接觸到外界便會開始產生熱能,而當中其他成分如活性碳、鹽類、蛭石、吸水性樹脂等物質則會使鐵粉持續釋放熱能。老翁就醫時,醫師得知他誤食暖暖包內物質後,安排胸部及腹部X光檢查,也進一步安排胃鏡檢查,發現胃部發炎,追蹤觀察後,已出院返家。
衛福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蔡金記表示,誤食後不一定會有症狀,也有患者出現嘔吐、腹痛等症狀,若發現家屬不慎誤食時,記得不要催吐,避免造成更大傷害,少量攝入可從糞便排出,若大量誤食或出現不適,則需就醫治療。
過去有多起誤食案例 導致灼傷腸胃也有民眾將暖暖包貼在身體上,導致燙傷。蔡金記主任提醒,民眾使用暖暖包應隔著衣物,使用時間不宜太長,建議老年人與幼童在使用時,應有成人在旁協助與看顧,避免意外發生。
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,失智者由於認知功能障礙,無法正確判斷物品是否可食用,過去誤食暖暖包案例已有多起,導致灼傷腸胃;也有失智者誤食餅乾包裝裡的乾燥劑,而控訴子女謀財害命。暖暖包純白色包裝酷似中藥包,失智者及視覺障礙者容易誤食,呼籲經濟部標準檢驗局,應規定避免使用純白色包裝,並在包裝上加上大字警示,降低民眾誤食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