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醫療資訊網
  • 健保資訊查詢 Search
    • 健保特約查詢
    • 就醫科別查詢
    • 醫療服務查詢
    • 醫事機構查詢

見人溺水,跳下水救人卻賠命!救生員親授「救溺5步」救人也自救


  •   新聞
  • 投稿作者
  • 張景泓(救生員、戶外安全推廣協會特約講師)


【早安健康/張景泓(救生員、戶外安全推廣協會特約講師)】

救援五步:「叫、叫、伸、拋、划」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發表的「全球溺水報告」中,引述了一段澳洲於二○○二~二○○七年提交的水上意外統計:當地期間共累計十五起溺水意外,為了營救這十五起意外裡的兒童,總共有十七名成人跳下水去救人,其中也有救生員;結果,十五起意外中溺水的兒童有十四人生還,但十七名救援者竟全都不幸犧牲了。

救人是一門專業,而多數游泳單位並沒有教水中自救或救援技巧,即便有教也只是草草帶過,而且教學內容並不一定符合實際溺水狀況,導致臺灣人民常常用錯誤的方式在救援。退一萬步來說,即便在游泳池學會了這些救援與自救技巧,在不熟悉的開放水域,又有多少人在遇到意外時,有能力應對處理呢?

救溺五步:「叫、叫、伸、拋、划」消防署為防範因戲水可能發生的危險,除了常會提醒民眾務必選擇有救生人員的合法場域戲水之外,針對發生溺水意外時要如何應對處理,也有推動相對應的口訣:「叫、叫、伸、拋、划」。此口訣可以因應大部分的溺水情況,讓民眾在戲水消暑之餘兼護平安。

第一步、叫:大聲呼救

呼叫的目的是為了讓現場的人知道目前有意外狀況,因為狀況可能會危及到其他人的安全,又或是需要在場的人協助救援。像是遇上溪水暴漲或瘋狗浪時,知會在場的其他戲水民眾趕緊避難;遇到有人掉進深潭或被海流帶離漂走時,會請救生員及岸上的人協助幫忙。相關的救援技巧及自救原則,我會在後續章節一一跟大家解說。

第二步、叫:打電話求援

當我們讓周遭的人都知道現場有狀況時,如果現場有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會開始嘗試岸上或下水救援。多數沒有相關經驗的民眾,可以打電話向一一九、一一八、一一○、一一二請求外部協助,不管是打給警察局、叫救護車、甚至是海巡署都可以。

尋求外部協助的原因,是因為現場的人力資源不一定能處理當下的溺水意外狀況,救助起來的民眾或許也需要後勤送醫。而且救援過程有許多不確定因素,常常只是報案時間差個幾分鐘,就導致天人永隔的憾事發生。

第三步、伸:用延伸物讓溺者抓住

上一篇有提過「岸上救援先於下水救援」,非專業人士千萬不要下水救人。因此,我們可以在岸上找尋能夠延伸較長的物品想辦法遞給溺者,一般像是溪邊的長樹枝、竹子、身上的皮帶、攝影機腳架及自拍棒、甚至是將衣服脫下來綁成長條狀,都是可以協助救援溺者的工具。

第四步、拋:將漂浮物拋向溺者

當溺者離岸邊過遠沒有辦法直接將救援物品遞給溺者抓取的時候,改將各種能提供浮力的裝備拋擲給溺者,像是救生衣、游泳圈、寶特瓶、甚至是保冷冰箱。

關於浮具的製作,P.211,〈Part4-3、浮具的救援應用與製作方法〉會再教大家更詳細的操作方法。

第五步、划:利用大型載具如船、浮木、救生圈、魚雷浮標等,划向溺者

除了上述的遞物品與拋浮具給溺者外,在海邊很常發生溺者被海浪或離岸流帶離岸邊數十公尺之遠,這時候就不是單純地運用簡單浮具就有辦法救援溺者了。

此時如果手邊有獨木舟、立式划槳(SUP)、或是衝浪板等大型載具型浮具,即可在環境狀況允許的情形下利用它划向溺者。

絕大多數當我們發生意外時,身邊都會有朋友或其他陌生人在;即便如此,如果我們不能在水裡撐個二十分鐘,可能也等不到救難人員來救你。我們不一定要像救生員一樣有救助他人的能力,但至少要有「撐到救難人員來救你的能力」及「岸上協助他人脫困的救生觀念」。

這一切不只是為了自己,還能保護你在意的人。如果你懂水域安全觀念,知道發生意外時如何岸上求援、水中自救,一定可以大大降低意外的發生,安心享受水上活動。

本文摘自《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》/張景泓(救生員、戶外安全推廣協會特約講師)/時報出版


快加入《早安健康》LINE好友,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

延伸閱讀:
  • 海岸一區平靜無浪…小心暗藏「離岸流」!2招自救減少耗力、提高獲救率
  • 讓膝蓋用到100歲,就要注意每天都會做的4件事
  • 降血糖!17種有氧運動消耗熱量表,跳繩、跑步都沒進前3名

原文引自:見人溺水,跳下水救人卻賠命!救生員親授「救溺5步」救人也自救



見人溺水,跳下水救人卻賠命!救生員親授「救溺5步」救人也自救 相關文章


醫療健保快速查詢

最新文章

  • 【新冠肺炎/不斷更新】首例BA.4個案家人定序出爐!今日本土確診再增23088例、死亡數+34
    【新冠肺炎/不斷更新】首例BA.4個案家人定序出爐!今日本土確診再增23088例、死亡數+34
  • 選錯尺寸當心提早當爸媽 保險套你用對了嗎?
    選錯尺寸當心提早當爸媽 保險套你用對了嗎?
  • 2023年啟用「咖啡因紅黃綠燈」! 醫:聰明計算安心吃
    2023年啟用「咖啡因紅黃綠燈」! 醫:聰明計算安心吃
  • 2023年啟用「咖啡因紅黃綠燈」! 醫:聰明計算安心吃
    2023年啟用「咖啡因紅黃綠燈」! 醫:聰明計算安心吃
  • 2歲童呼吸困難「胸肋骨全凹陷」!影片曝光 醫示警:3徵兆危險了
    2歲童呼吸困難「胸肋骨全凹陷」!影片曝光 醫示警:3徵兆危險了
  • 話到嘴邊卻忘記?營養師推12種補腦健腦食物
    話到嘴邊卻忘記?營養師推12種補腦健腦食物
  • 余苑綺病情惡化!知情人士:狀況不樂觀「只能盡量讓她不要受苦」
    余苑綺病情惡化!知情人士:狀況不樂觀「只能盡量讓她不要受苦」
  • 本土+23088 羅一鈞:出現首起Omicron BA.4「家庭群聚」
    本土+23088 羅一鈞:出現首起Omicron BA.4「家庭群聚」
  • 本土+23088 羅一鈞:出現首起Omicron BA.4「家庭群聚」
    本土+23088 羅一鈞:出現首起Omicron BA.4「家庭群聚」
  • 夏季防曬又蚊蟲 留意「間隔使用」避免肌膚不適
    夏季防曬又蚊蟲 留意「間隔使用」避免肌膚不適

重點標籤

健康醫療資訊網
© 2020 健康醫療資訊網. All Rights Reserved.
關於我們 | 隱私權政策 | 意見反映